北京暴雨過后,四元橋邊的一家汽車修理廠里,地上到處堆放著損壞的發動機。范傳貴攝
關注理由
北京遭遇的61年來最強暴雨給人民群眾財產造成巨大損失,其中,機動車輛受損數量多、程度重,使保險行業和汽車維修行業都面臨著嚴峻的考驗。而暴雨過后的保險理賠情況,更是受到了各界廣泛關注。面對高額的損失賠償,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該如何維護?
中國保監會公布,截至7月29日,北京地區保險公司共接到因強降雨造成損失各類報案4.6萬件,估損金額約9億元,其中機動車輛保險接報案占比達89%。目前,車輛救援、維修、理賠等工作正在進行中。
圍繞著眾多的受損車輛,理賠問題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鼓勵車輛自救后保險公司拒賠
北京市民李先生的奧迪車在7月21日暴雨時,曾經涉水行駛,但并沒有發生任何狀況。因為連日下雨,車子停在家中幾天未開。5天后當他再次啟動時,發現車子有異常響聲,于是將車子送到了修理廠。
修理師傅檢查后發現,響聲并非來源于單一零件,而是從發動機、正時皮帶漲緊輪、離合器同時發出,情況異常,懷疑是進水所致,于是向李先生求證,得到了肯定答案。他們隨即建議李先生立即報車險。
隨后,李先生撥打了車險電話后,平安保險公司來人對車輛進行了檢查,但并未在現場給出是否保險責任的結論,說回去后再給答復。但幾天過去,李先生一直沒有得到回應,于是致電定損員詢問情況。定損員回復稱,車子內部沒有進水,不能確定發動機是否由于暴雨涉水而損壞,不能賠付。
“現在矛盾的地方就在于,發生涉水事故報案時,保險公司都會鼓勵車輛盡快自救,盡量減小損失,但是自救了以后,有的保險公司又不承認車輛曾經涉水。”李先生認為保險公司的說法十分荒唐,于是向保監局投訴。目前保險公司應保監局要求,正在進一步核查該車輛損壞是否屬于保險責任。
盡管李先生在車輛理賠時遇到了麻煩,但總體而言,此次北京暴雨之后的賠償工作進展情況基本令車主滿意。
記者從北京市朝陽區四元橋邊多家汽車維修廠了解到,本次北京暴雨后,即使沒有購買發動機涉水險,原先不予理賠的汽車清潔費、機油機濾等費用保險公司也會予以賠付。
此外,在全國各地連續遭遇暴雨之后,過去鮮為人知的車輛“涉水險”被人們所熟悉。
記者從業內人士那里了解到,涉水險或稱汽車損失保險、發動機特別損失險,各個保險公司叫法不一樣但本質一致,這是一種新衍生的險種,均指車主為發動機購買的附加險。保險車輛在積水路面涉水行駛或被水淹后致使發動機損壞可給予賠償。
北京奧之杰奧迪服務公司維修站站長楊彬告訴記者,發動機涉水險作為附加險,是購買了主險后才能購買的。“這兩年才在北京流行開來,以前根本就沒有,即使有也沒有人上險,這兩年雨多了才有人上。”
記者了解到,在此次北京暴雨之后,還是有車主因為沒有購買涉水險而在索賠時遇到了困難。
一名來自黑龍江的車主,7月21日正好開著自己的寶馬車到北京玩,結果整輛車都給泡了。
這名車主告訴記者,車子剛買兩年,第一年只上了交強險,第二年他上了一個全險,但沒有買附加的涉水險。
“送到修理廠以后,維修費用大約40多萬,修發動機就得30來萬,因為沒買涉水險而不能賠,保險公司只賠了車子的其余損壞費用6萬多元,車子現在還停在南三環修理廠。發動機其實是整個車子最值錢的,結果全險里面竟然沒有包括,還要另買涉水險,很不合理。”這名車主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