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工廠生產啥消費者買啥”到“消費者要啥工廠造啥” 數智供應鏈讓百姓生活更綠色更便捷
央視網消息:商務部今(26日)早公布《加快數智供應鏈發展專項行動計劃》,該計劃由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8部門聯合發布,明確在農業、制造業、批發業、零售業等重點領域加快數智供應鏈發展,推動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培育一批數智供應鏈領軍企業和供應鏈中心城市。
《行動計劃》聚焦農業、制造業、批發業、零售業等5大重點領域,提出支持發展農產品供應鏈服務商,建設數智化商品市場;協同打造一批智能工廠和智慧供應鏈,開展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專項行動;增強批發業供應鏈集成能力,為上下游客戶和產業集群提供原料采購、倉儲物流等綜合服務;支持零售企業采用數智技術整合全渠道信息,加快消費端信息向品牌商、制造商的反饋速度,引導開展“個性定制+柔性生產”;推動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推廣智能立體倉庫、自動導引車、無人配送車等設施設備,支持貿港航一體化發展。
到2030年,形成可復制推廣的數智供應鏈建設和發展模式,在重要產業和關鍵領域基本建立深度嵌入、智慧高效、自主可控的數智供應鏈體系,培育100家左右全國數智供應鏈領軍企業,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
下一步,商務部等8部門將培育一批數智供應鏈領軍企業和供應鏈中心城市,指導地方積極探索,及時總結推廣好經驗好做法,推動全國數智供應鏈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智能紐帶”讓百姓生活更綠色更便捷
對于老百姓來說,供應鏈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現在買東西越來越便捷,想吃的進口水果隔天就到,老家的土特產輕松包郵進城,這些變化都離不開“數智供應鏈”的功勞。未來隨著供應鏈更智能,老百姓生活還會有哪些新變化?
隨著供應鏈數智化發展,消費者的購物偏好正悄悄改變工廠的生產線。以AI為代表的數智技術將會幫助企業分析消費者的購物喜好、購物習慣等等,直接“反向定制”產品。簡單說,就是消費者想買什么,工廠就生產什么。這樣不僅能降低庫存風險,同時也滿足了消費者“千人千面”的個性化需求。
數智供應鏈還在悄悄地“減浪費、增綠色”。超市里的生鮮容易腐爛,現在通過攝像頭和數據計算,精準控制進貨量,葉菜類損耗率從30%降到了10%以下,相當于每100斤蔬菜少扔20斤。物流車靠著“聰明的大腦”規劃路線,省油又減排。生鮮類商品通過掃碼就能看到“產地到餐桌”的全程記錄,吃得更放心。
以前農村“買難賣難”,現在縣城的快遞站變成“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的雙向通道,白天送來城里的家電、日用品,晚上把山里的農作物通過電商平臺賣到全國,偏遠地區的百姓也能便捷享受到與城市同品質的物資供給。
從“工廠生產啥消費者買啥”到“消費者要啥工廠造啥”,從“等三天”到“半小時達”,數智供應鏈像一條看不見的“智能紐帶”,讓老百姓的生活更便捷、更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