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會開啟第三個十年 看文化與科技在這里相映生輝
5月22日,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下文簡稱“文博會”)在廣東深圳國際會展中心開幕。
在這里,大家可以一站式遍覽中國千城風情,全球各地風土。
在這里,文博會不單是打開一扇感知中國的文化窗口,更能從這里開啟文化交流互鑒的探索之路。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以文相交,匯納百川。
雙向奔赴產業助力文化繁榮
文博會不僅是一場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更是文化產品的超級交易平臺。
二十一載耕耘,文博會累計成交額突破3萬億元,服務企業超4.5萬家,展示展品200萬種,堪稱全球文化貿易的“超級市場”。
好平臺是好產品的放大器,好平臺也是找到好產品的顯微鏡。
文博會平臺通過“超級流量入口+精準資源匹配”,為非遺、繪畫等等文化業態打通全球化通路。
2024年文博會上,來自貴州黔東南的陸婷團隊創造了“首日告罄—緊急補貨—再告罄”的銷售神話。在陸婷身后,她創辦了7個侗繡基地和訂單式培訓模式,帶動2000余名繡娘就業。
依托文博會平臺,深圳大芬村憑借油畫產業,從城中村迅速崛起為“全球油畫第一村”,時至今日年產值高達40億元。
文博會用實實在在的數據交易詮釋了文化即生產力。
文博會舉辦的所在地深圳,在全國率先提出“文化立市”戰略。自2004年首屆文博會創辦以來,其展會規模、觀眾數量、國際化程度、交易額等不斷攀升。
近年來,深圳緊緊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和產業發展,依托科技創新優勢,加快發展數字創意產業集群,打造“文化+科技”應用場景。2024年,深圳全市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3754家,實現營業收入12875.08億元,占全省的51.5%、全國的9.1%。
本屆展會共組織了6280家政府組團、文化機構和企業線上線下參展,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港澳臺地區全部參展。全球65個國家和地區、305家海外展商線上線下參展。
參展企業從700多家增加到超6000家,展覽面積從4萬平方米擴大至16萬平方米。
展會將展出文化產品超過12萬件,4000多個文化產業投融資項目將在現場進行展示與交易。
5月22日,第二十一屆文博會開幕當天,廣東推出的文化產業政策大禮包,6份文件、45條舉措、87項舉措,涵蓋影視產業、演藝市場、動漫影視產業、網絡游戲產業、電子競技產業、網絡視聽產業六大領域。
政策對原創的扶持力度空前,不僅覆蓋重點項目的巨制,也覆蓋中小成本動畫電影開發,從動畫劇本創作延伸至宣發全流程,構建起貫穿創作生命周期的完整支持體系。尤其在國際傳播領域,政策對發行機構與出品方的海外發行均給予獎勵,極大提振了行業信心。
亮眼數據、喜人變化,是文博會見證并推動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生動注腳。文博會的發展,記錄下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歷程和蓬勃景象。
科技賦能文化創新
縱看千年時光流轉,科技創新始終是文化躍遷的底層邏輯。
如今,AI大模型正推動著千行百業的“數智化”進程。今年文博會首次設立人工智能展區,匯聚了60余家頭部企業,通過AI全應用場景呈現、AI科技演出、AI共創互動等沉浸式體驗方式,將AI打造成為本屆文博會的創新亮點和一大重要看點。
全國最新AI機器人矩陣“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樂聚機器人、工匠社機器人共同演繹詠春拳法;
浙大海創人形機器人演奏鋼琴;
元蘿卜機器人現場人機棋藝對決;
新疆三力智能機器人則以書法繪畫展現“東方美學與科技融合”的魅力。
在科技賦能之下,文化創新躍然紙上。
本屆文博會還復刻了宋代文人茶會雅集場景,深度體驗非遺技藝和非遺潮州工夫茶。
在出海的演藝博覽展區,每天輪番上演經典的音樂劇、戲曲、非遺歌舞,將打造出流動的藝術盛宴。
對于深圳,不僅讓這座創新之城浸潤著濃郁的人文色彩,更通過文化交流與文化貿易踐行著“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意義。
作為中國唯一一個國家級、國際化、綜合性的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文博會已然成為全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風向標和引領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臺和擴大文化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
交流互鑒 開放壯大文化生態
文博會搭建的"數字絲路",正以更立體的方式重構文明對話:65個國家305家海外展商的參展規模,110個國家采購商的交易網絡,共同構成文化貿易的雙向通道。
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這片沃土,自古以來便以開放包容著稱。
嶺南文化融匯了不同地域文化和海外文化,在近代以來,這里不斷煥發生機,改革開放后,廣東騰飛的經濟與文化結合在一起,成為全球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文博會不單是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見證者,更是參與者,也是文化企業出海的助推者。
來自廣州的詠聲動漫,持續鞏固著“豬豬俠”這一國民級兒童動畫IP的優勢地位,去年推出的電影《落凡塵》憑借精良制作與獨特東方美學,在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上映,下個月,還將赴法國和俄羅斯展映。
今年一季度,廣東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5508億元。此外,2024年廣東游戲產業營收規模達 2604.31億元,同比增長超過6%,占全國市場份額近八成,位列全國第一。
觀一域知全局。
文化產業的全球化合作已突破傳統貿易邊界,形成跨地域的協同生產網絡。
文博會在促進招商引資、幫助企業拓展市場、推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推出完善交易平臺、統籌交易資源、提升交易服務等3方面22項促交易措施,以“展會+論壇+交易”的立體模式,將中國文化的“軟實力”轉化為全球產業鏈的“硬連接”。
文博會正如一面鏡子,映照出中華文明在開放包容中永葆生機的密碼。這場跨越兩個十年的文化盛會,以“不設邊界”的姿態證明:唯有流動的文明才能永續傳承。
開啟第三個十年的文博會,正蝶變為“超級樞紐”。我們相信,當文化厚度、創新力度與開放氣度形成共振,灣區故事、中國故事便升華為具有世界意義的現代文明敘事。
(總臺記者 鄭澍 劉潤澤)